2月27日,林森公诞辰156周年纪念活动暨林森故居“台胞寻根示范点”揭牌仪式在凤港村举行。
1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那一年,清廷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老夫在台湾参加了抗日军,中国人林森抗日于斯时始!到今天,这场战争我已经打了整整四十五年!”……这是电影《百团大战》中,林森同蒋介石对话中,最令人为之深省的一句话。
清同治七年(1868年),林森出生于闽县(今属闽侯县)尚干,幼时曾入英华学堂学习。1887年至1890年,林森先后就读于台湾中西学堂、台湾电报学堂,毕业后进入台北电报局工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台湾军民奋起抵抗日本的侵占,林森也加入了抗日阵营。抵抗失败后,林森回到福建,结交有志青年、联络革命志士,开始探讨救国之路。在台湾的这段经历,贯穿了林森的青年时代,是他投身革命的“萌芽”。此后,林森积极加入反清活动,参与了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支持抗战,长期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走进林森故居,这座建筑原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历尽沧桑濒临倒塌。1990年,由凤港村乡亲、台胞共同集资修建。整栋建筑为单进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主屋中,除了介绍林森一生经历的图文资料外,还有着诸多台湾地区政要及名人为林森故居所撰写的题词。
林森公诞辰156周年纪念活动暨林森故居“台胞寻根示范点”揭牌仪式在祥谦镇凤港村举行。陈枫 摄
林友华(右二)为来访者介绍林森光辉的一生。林若野 摄
林森故居内关于其墨宝的展示。林若野 摄
位于凤港村的林森故居,成为首批“台胞寻根示范点”之一。林若野 摄
林森出生地凤港村的渡口,他曾从此处赴省城求学。林若野 摄
林森用过的瓷枕(复刻)。林若野 摄
林森故居重修纪念碑。林若野 摄
2
“林森是维系两岸人民心灵的纽带。未来,我县将发挥好‘台胞寻根示范点’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计划通过开发林森及与台相关联地点旅游线路、促进两岸学子来寻根点求学研习、扩大台胞社会参与和社会人文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活动还召开了2024年台胞“寻根溯源、文旅融合”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讲好林森故事,开发林森故居资源,促进闽台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就进一步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及作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实现两岸统一,是林森公毕生的愿望。现在,党和政府把林森故居列为福州市‘台胞寻根示范点’,在当下推进两岸统一大业中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福建省林森研究会会长林武秀表示。
据了解,此次福州公布了首批10家“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单,分为血缘类、文缘类、法缘类三大类。林森故居被授予“台胞寻根示范点”,被列入血缘类四家之一,其余三家分别为严复故居、林则徐出生地、陈氏五楼;而文缘类五家,分别为福州文庙、陈靖姑故居、闽台闽王文化园、张真君祖殿、福建都城隍庙;法缘类一家则由鼓山涌泉寺获得。
150多年前,林森就出生在这个房间。林若野 摄
县委台办在凤港村同当地干部、乡贤召开座谈会,探讨林森故居这处“台胞寻根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林若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