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闽侯乡音  >> 第923期 >> 003版 综合新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零距离”探索气象奥秘 创新启迪智慧 科技筑梦未来 上门“体检” 用电无“忧” 播文艺“种子” 开基层之“花” 台湾青年深度“打卡”八闽首邑 赴文艺之约 享文化盛宴 同台竞技 争当“故事大王” 心系花朵 关爱儿童 “童年顶流”为县城发展注入新动力 榕树魂 编辑


榕树魂


闽侯县第一中学 高二(4)班 王余

2024.05.31

  千百年来,一群群鸟儿南徙飞翔,江风阵阵吹起,带来了榕树的种子,和煦的春风把它们飞播。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榕树由城外一步一步地向城内登陆,郁郁葱葱遍及全城。榕树奇观常因飞鸟而生成,榕城的古榕名榕又往往与道教结缘:“全闽第一江山”大庙山上的“编网榕”、唐宋遗留至今的“龙墙榕”、净慈古榕这些长寿的榕树给世人留下了“活的文物”。

  福建乡亲、北宋丞相李纲《榕木赋》赞之:“南有巨木,其名曰榕,下盘踞于厚地,上荡摩于高穹。雨露之所雩 (古代求雨祭礼)润,雷霆之所震悚,日月之所照烛,乾坤之所含容”、“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李纲的《榕木赋》丰富和生动,有其沉雄劲健的本色。赋中,李纲主要是对榕树的不才之才、无用之用发了一番沧桑感慨,一舒他仕途挫折、忠心为国却备受排挤的块垒,亦与薛季宣盛赞榕树“无庸而庸无尚”“大通之德”异曲同工。

  与此同时,张伯玉编户植榕、造福一方的历史功绩也受到后世的敬仰、推崇。“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到福州任职后,提出要建一批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形象。雕像中张伯玉左手向上弯曲,掌心托着希望的种子,右手扶锄,头部高昂,双眼满含希冀。文坛老祖母冰心由衷地赞叹:故乡的榕树是伟大的树!著名作家郭风低吟浅唱激越清新的散文诗《叶笛》:“呵,故乡的叶笛。那只是两片绿叶,把它放在嘴上。一吹,便吹出了一整个春天”。

  榕树之美,叶如乌云,须如美髯,其根尤为强大与千姿百态。你看,榕城榕树随处可见,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根多且深、千姿百态:在地上有树根,在空中有气根,气根触地,根又生根,根深蒂固,生命顽强而永恒。

  随着时光流转,福州与榕树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可以这样说,福州缺少榕树,便缺少一种文化;失去榕树,便失去一种精神。榕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福州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而榕树便是福建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载体。新时代大力弘扬侯官文化,要求我们磨练同榕树一样立根破岩的坚强意志,保持同榕树一样“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人生态度,发挥榕树的内在精神价值,凸显福建人民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依托侯官文化榜样力量将艰苦奋斗精神向外辐射。

  榕树根,生命之根;榕树魂,榕城之魂。

  点评:这篇作文深刻描绘了榕树与福州文化的紧密联系,不仅展现了榕树的美丽与顽强,更将榕树精神与福建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赋予了榕树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清晰,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作者用榕树象征福州人精神,既赞美了榕树的生命力,也歌颂了福州人民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篇充满深意的佳作。

  指导教师:卢旭欣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作文刊登在本报《青青橄榄》作文栏目上,就踊跃投稿吧。作文务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及简介、学校班级、指导老师、联系地址、通讯电话等信息,并需经过专业老师点评,附上简短评语。投稿邮箱:mhxyzw@126.com。

(全文共136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