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闽侯乡音  >> 第932期 >> 002版 综合新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点题整治”出实招 共护校园好“食”光 这位“优秀士兵”的青春热“血”滚烫 陈遵禄:让小众骨雕走进大雅之堂 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召开 县工商联(商会)十一届三次执委会召开 县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业务培训会举行 闽侯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妇联成立 竹岐乡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白沙镇大目溪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 新闻短波 编辑


陈遵禄:让小众骨雕走进大雅之堂


记者 陈枫 施仁浩

2024.08.02

  

  陈遵禄:让小众骨雕走进大雅之堂

  

  认真雕刻的陈遵禄。陈枫摄

  栩栩如生的龙船、形象生动的骏马、高大威猛的大象……走进位于上街镇的福州禄艺雕刻工艺品有限公司展示厅,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骨雕作品。而这些作品大数出自公司创办者陈遵禄之手。

  作为闽侯县高层次G类人才、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侯骨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遵禄从业33年以来,始终潜心创作,兢兢业业守好这门手艺,丰富自己生活之余也在积极传承着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

  与雕结缘

  踏上创业之路

  20世纪80年代,陈遵禄便在仓山雕刻厂学艺。在雕刻厂里,他学习了木雕、石雕、牙雕等多种工艺技法,奠定了扎实的雕刻基础。1987年,雕刻厂里一位准备退休的陈师傅引荐他去广州学习牙雕,而在广州陈遵禄又见识到不同于福州一脉的牙雕技法。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禁止象牙贸易,陈遵禄便回到福州,开始了自己的骨雕创业之路。20世纪90年代,陈遵禄创办了福州禄艺雕刻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禄艺雕刻)。在原材料上,陈遵禄采用牦牛牛骨,再运用上象牙雕刻的工艺,开拓出骨雕艺术的新领域。“牛骨在远古时代是一种常被用作辟邪的图腾原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傲骨风气,代表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蕴含有兴旺发达之意。”陈遵禄说。

  再后来,禄艺雕刻名声渐噪,在国内外知名展会上都有其身影,产品更是远销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赢得国际奢侈品巨头爱马仕(HERMES)的青睐,作品在2011年冬季被巴黎爱马仕(HERMES)总店橱窗陈列。

  用心刻画

  作品大放光彩

  近年来,陈遵禄也有不少作品在国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2021年福州市工艺美术“如意杯”大奖赛上,凭借精湛的雕工和独特的作品造型,陈遵禄荣获比赛木雕组金奖。

  “这场比赛我们参赛人员比了7天,全程有拍照、录像跟踪雕刻进展,这就要求雕刻从业人员有过硬的本领和耐力,可以说是一次高规格的比赛。”陈遵禄告诉记者,要想骨雕在国内认知度提高,像“如意杯”这样的大型展示平台是必不可缺少的,他也经常鼓励和带领自己的学徒去参加各类雕刻比赛。

  “繁杂的骨雕制作,一般需要耗费半年才能完成,十分考验着手艺人的耐力。”陈遵禄说,“比如要雕刻一头马,就要先制作木胚,木头要经过烘干,再根据马身材的凹凸起伏镶嵌上大小不一的牛骨片,普通的牛骨片厚度约为5毫米,镶嵌完成后,再对牛骨片进行雕刻、打磨、组装、染色,一件完整的骨雕作品才算完成。就相当于在动物或人物作品身上穿上一件牛骨片做的衣服。”

  匠心如斯

  技艺传承发展

  如今,作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闽侯骨雕制作技艺)项目和(闽侯牙雕工艺)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陈遵禄肩负着传承发展这项古老传统技艺的责任。“作为传承人,应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技艺水平,为骨雕技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陈遵禄说。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陈遵禄成立了雕刻工作室,拥有骨雕、牙雕工艺技师数十人,制作的骨雕作品共获得国家级金奖十多项,部分作品被国外知名收藏家及各地收藏馆收藏。同时,他还带动了周边 100多人就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骨雕产生了兴趣。

  如今,陈遵禄的目标是传承好闽侯骨雕制作技艺,让小众骨雕走进大雅之堂。“我将在传统骨雕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研发,致力于骨雕家居装饰类产品的设计,把产品生活化,让这项非遗艺术进入千家万户。”陈遵禄说。

(全文共1476字)
分享到: